(詳細方法和技巧,請看我的新書《醫生媽媽的升學心法,帶孩子直通理想小學》!)

幼稚園家長問我:「比賽獎狀和證書, 對考小一有用嗎?」

對於幼稚園學生,獎狀或證書分兩種。

一種是認受性高的,需要許多時間、努力和天份,才能獲頒發的認可。例如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樂器考試,一些認受性高的英語或普通話考試,或者大型機構舉辦的全港性、甚至全國性比賽的獎項,例如奧林匹克數學(奧數)。

另一種是認受性低的,如本地私人教育機構舉辦的小型比賽,包括朗誦、唱歌、跳舞、賽跑、畫畫之類,給錢就能參加,分組進行,一天舉辦20組賽事;除了冠亞季軍,其他一律都是第四名或者優異獎,俗稱「豬肉奬」,像村民分豬肉,保證人人有獎、永不落空。

我覺得,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奬狀,都不重要。獲得第一種認受性高的獎狀證書的同學,雖然可能真是有過人天份(更大可能,是有「性格堅毅」的父母);可是始終衹有五歲,將來不一定可以繼續下去。畢竟只是幼稚園生而已,就算是曠世奇才,天賦也很少會在五歲前顯現出來。

至於第二種的「豬肉奬」,每位幼稚園家長手上都拿著一疊獎狀;小學當然知道它們的價值,所以在這些項目上,學校未必會給予很認真的評價和考慮。

不過,我認為參加這些比賽也是很好的體驗!回想兩個女兒幼稚園的時期,參與過的比賽和考取的證書也不少。帶她們去比賽的過程中,不但能培養獨立性和創意,而且我也能觀察到女兒在壓力和陌生的環境中,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和本性,從而調整親子之間的互動。

小女兒得失心重,需要慢慢開導,讓她有心理素質去面對將來人生中多不勝數的失敗和低谷;當有失望或傷心的情緒時,該如何表達、面對和化解。

而大女兒沒有得失成敗之心,固然是百毒不侵;但是「無欲無求」的心態,又未必一定是永遠合適的。在這個情況下,要誘導她找出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情,尋找追求的目標,才能夠激發起潛能和發揮實力。

相關文章
作家•許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