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女兒進入青春期,我從不主動問她問題、刺探私隱。有讀者問我,青少年不願說話,家長又不能問,那如何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呢?
雖然我不會問,但當女兒主動向我聊天時,我會放下手上工作,專心聆聽,和思考。例如近日她正沉迷看《柯南》動漫,跟我說起劇集橋段。她的語言表達天份非常有限,其實我都不太明白,可是我仍很努力聽,沒有插嘴。她見到我關心她所關心的事,便願意越說越多,又描述了另外兩個她留意的新出的科幻穿越動漫,直說了一個多小時。
於是,我就大概知道,初中的她近來特別喜歡什麼動漫,那些動漫的的世界設定是怎樣的,有什麼價值觀(好的價值觀,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或者奇奇怪怪的價值觀),以及她對那些價值觀的反應和看法。而且,我也得悉,她會觀看內地網紅做的短視頻解說;以內地年青人的觀點去看日本動漫,又是怎麼的一回事。
專心聆聽固然要緊,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批判。家長可以表示自己沒有興趣,但千萬不能說:「這個動漫內容荒唐、無聊、沒有意義,主角整天衹顧玩樂打架,毫不上進,簡直教壞小孩子。你看這種動漫、還看那些解說視頻,有什麼用?」
又例如兩姊妹坐私家車時,規矩是坐在前座的人可以挑選車裏播放的音樂。近來,小女兒聽的是 Taylor swift、韓國女團、張韶涵,大女兒聽的是 A Capella Science、小少焱、等什麼君。憑著這些資料,我就能知道孩子(和她們的朋友)喜歡什麼、懂什麼、想什麼。家長可以留意歌詞,因為這個年紀的想法和情緒,很受歌詞影響。
所以,我從來都不需要問問題。只要用心觀察孩子的日常,客觀地思考,就能了解她們的變化;比起要她們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更加清晰透徹呢。
***
與女兒逛街。大女兒以前喜歡的是「寵物小精靈」,現在她看的是「蛋仔」的玩具卡;那我不用查她手機,就知道近來她在打什麼遊戲。小女兒看的竟然是「彩虹小馬」,然後她會告訴我,因為有個新同學送了她一套彩虹小馬的卡,而她又回贈了什麼,她跟這個同學如何成為好朋友等等。衹要你認真聽,不評論,她們就會非常樂意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