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母親節,談談「母親」。

時至今天,許多人仍會覺得,作為一個母親要為兒女「犧牲」不少東西,如事業、時間、精力、身材、健康等,非常偉大。大家說「世上只有媽媽好」,讚揚媽媽的犧牲精神。

會這樣想的人,大多是男性,或者從未生過孩子的人;也有不少身為人母的女性,感概因為要照顧陪伴孩子,無法再像年輕時與閨蜜們吃喝玩樂、瘋狂派對,自覺為孩子犧牲良多。

我對他們這個說法感到非常困惑。從女兒出生開始到現今,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犧牲」了什麼;我認為照顧她們,是我生命裡很自然的一部分。反而是孩子給我的愛和信任千金難買;我從她們身上得到的好處,遠遠不是別人(不是做母親的人)可以想像到的。

事實上,做母親是我的選擇。我很慶幸自己有健康的女性身體、足夠的心智和財力,因此有「特權」去選擇成為一個母親。

成為母親並不是一個無私的舉動,而是基於自私的動機:最基本的是潛意識想把自己的基因留傳下去,亦有作為女性天生對孕育生命的渴望;當然也許會包括虛榮、控制慾、證明自己、社會關係等各種「隱藏目的」。但是無論如何,生孩子是為我自己,並非為了任何人犧牲。當然,養育孩子過程中有許多痛苦和困難需要克服,但生命裡哪一件我們追求的事情不是如此呢?

「做母親是犧牲」這個謬論,是鞏固父權社會制度的其中一個元凶。它把生孩子與「犧牲、榮耀的感覺」捆綁在一起的,令母親和女性進一步失去力量。它令女人以為「養育孩子」比自己的時間、抱負和自我意識更有價值。

故此,男性喜歡相信「做母親是犧牲」這個說法,因為它能夠抑壓女性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掩飾他們缺乏「選擇做父親的特權」的遺憾。而深信這一套的舊社會女性,因為早已放棄了自我,什麼都沒有的她們,唯有牢牢抓著「我為孩子犧牲良多」的想法,把自己變成受害者,以方便「情緒勒索」身邊的人。

我很慶幸自己和女兒出生在女性覺醒的年代。赴美買精受孕、獨自撫養四個混血孩子、中性打扮的吉林人葉海洋,以及《志願單親》的作者、無伴侶之下人工生殖兩個孩子、矽谷台灣人Cindy,都是以行動展示出女性特權,活出了理想中最自由的樣子。

從今以後,我們應該多讚揚母親的自主權,而不是讚揚她的犧牲。唯有這樣,才能把力量重新還給母親和女性。

相關文章
作家•許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