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方法和技巧,請看我的新書《醫生媽媽的升學心法,帶孩子直通理想小學》!)
許多家長問我:「如何安排幼兒的活動時間表?」
父母之所以覺得很難安排,原因是一方面想讓孩子多參與不同種類的活動,擴闊眼界,並找出興趣與專長;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精力和時間不足。
我見過不同的家長。有些待孩子幼稚園下課後,就馬上去補習和參與課外活動,一天去幾個地方,星期六日更是要填滿每個小時;孩子總共參與十多項補習/課外活動,港九新界跑得喘不過氣來。
相反,有些孩子精力過盛、興趣廣泛,可是因為家長自己要上班、又或者因為金錢的關係,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活動,令孩子在家裏虛度光陰。
世事難以兩全其美。我明白,家長都希望為孩子安排最好、最適合的,然而「欲速則不達」,幼兒時期精力和體力有限,我們是無法讓孩子親身體驗所有課外活動的,所以必須懂得取捨。
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就決定不會讓她們去補習學術,以騰出時間去體驗各種體藝與課外活動。但是相比於課外活動,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休息和睡眠、規律的生活、幼稚園的學習,以及親子的相處時間和用心。所以安排活動時,以一定不能夠影響以上四項為原則。
第一會考慮活動的地點是否跟家裏接近,交通是否迅速順暢,以省下往返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會考慮接送的人手。雖然有家傭,但若果可以安排親人接送的話,就能夠把「親子時間」和「活動往返時間」重叠,意義既大,效率又高。
我看到有些家長或祖父母,雖然親自帶孩子去上課外活動,可是與孩子是沒有交流的,只顧著看手機或談電話。
雖然我要上班,但當我親自接送女兒上學、或去課外活動的時候,無論駕車、還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我都一定會把握往返時間,與她們愉快交流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