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方法和技巧,請看我的新書《醫生媽媽的升學心法,帶孩子直通理想小學》!)

女兒小時候,讀者看到我帶她們去博物館,就會擔心地問:「必須帶孩子去博物館,才能增進他們的知識嗎?」

事實上,我並非天天帶女兒去博物館。我自己要上班,女兒的學習和課外活動也非常忙碌;我們去博物館、科學展覽、圖書館,也只不過是在社交媒體上展示那幾次罷了。

不過,就是因為時間有限、不能夠天天去,因此每次安排活動,我都會費煞思量,盡量做到娛樂、教育和親子兼備。

例如幾年前某個秋天打算去郊遊。整個秋天,就只得一個星期天空閒,所以要嚴選目的地。女兒在兒童雜誌上看到西貢鹽田梓,覺得很有趣,於是我特地安排了導賞團,由導遊介紹一整天的行程,除了參觀鹽田外,還有坐船、吃當地特色小食、遊覽玉帶橋、教堂古蹟等等。

又例如,當科學館舉辦史前生物展覽,大女兒對這方面閱讀廣泛,頗有心得,於是我在某個她不用上學的週一,在科學館早上十時、門口一開就馬上入內參觀。

我會盡量選擇人流少、天氣合適、交通暢通、孩子精神的時段的去。因為,如果在週末週日下午時段參觀,嘈吵的人聲會令孩子無法專注;人多擠迫,令精神疲備;要輪候多時,也容易失去耐性與興致。

當然,最重要還是配合家中的閱讀。有知識做根基,外出時的所見所聞才能鞏固和有意義。

小女兒對科學和歷史興趣不大,卻喜愛音樂。當我帶她去演奏會或音樂劇之前,會先讓她了解表演內容,從YouTube 聽熟了歌曲、讀熟了歌詞,到了現場才能更仔細欣賞箇中精彩之處。

話說回來,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去博物館、科學館、音樂會等地方,最主要是因為不用曬太陽、有空調。對我這種「可以沒有氧氣但不能沒有空調」的人來說 ,其實是孩子在遷就我吧。

相關文章
作家•許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