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學校,都會學到新知識!這次家長會講座,校長給我們展示了一幅「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的教育新視野,指出 21世紀學生需要學習的16項技能。

技能分三大類,都很重要,必需列舉出來:

第一類,基礎素養 (學生如何把核心技能運用到生活上),共有六項:
1. 讀寫能力
2. 算術
3. 科學素養
4. 資訊與通訊科技素養
5. 理財素養
6. 文化及公民素養

第二類,能力培養(學生如何面對複雜的困難),共有四項:
7. 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困難能力
8. 創造力
9. 溝通能力
10. 合作能力

第三類,性格特質發展(學生如何適應世界環境的變化),共有六項:
11. 好奇心
12. 自主性
13. 毅力
14. 適應力
15. 領袖能力
16. 社會及文化意識

先別說孩子;家長想想自己擁有以上的幾多項技能?當我是學生的時候,學習衹教授項目1-3;成長時期,自己頂多發展了一點13和14的能力。其餘的9項,我幾乎是「零教育」、「零意識」。

過去的十多年來,我下意識地希望能夠掌握更多有用的項目,例如我會閱讀自己不擅長的理財、溝通類的書籍,上關於資訊科技、文化和社會意識的網課;亦抓緊每個工作機會,去實踐學到的知識。可是,長大才首次接觸這些新思維,真是學很慢、很辛苦!因此,我們希望下一代能夠從小培養這16項能力。

如何培養他們呢?除了學校制定課程和活動之外,家長自己也要對這些項目有個概念,否則不可能栽培孩子。家長不需要像孩子般從頭學起,但至少要惝開心胸,積極接受和容納新事物;不能因為自己的懶惰和不懂,而抗拒、故意忽視和逃避,丟給孩子獨自面對。

以上的16項,與其說教育孩子,倒不如說是現今大人應有的素養。到了下一代長大了,誰知環境又會變成怎樣呢?我多加兩項:情商和心理平衡能力、持續改變的能力– 擁有它們,才有可能面對變幻莫測、日新月異的世界啊。

相關文章
作家•許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