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醫生手記

HK$108.00

✧ 今由醫學院到化驗室:病理學醫生的成長史
✧ 令由醫生到媽媽:女醫生的工作和日常
✧ 今由醫科書到醫療劇:醫學奇聞和趣味冷知識

帶讀者深入病理學醫生的世界

作者從醫學生、實習醫生開始奮鬥,到現在成為在顯微鏡下與細胞打交道的病理學醫生,由實習病房走到醫院化驗室,本書詳實地分享一位醫生的成長史。

本書分開醫生日常工作、醫學生、醫學冷知識、醫生媽媽、醫生下班後五個部分,以100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分享病理學醫生的世界,記錄一個醫生的成長史,兼具資訊性和啟發性,適合醫學生和所有對醫療行業感興趣的讀者閲讀。

病理學醫生的日常
✓ 病理學醫生是做甚麼的?
✓ 醫生的工作範圍除了診症以外還有這些職責!
由醫學生,到實習醫生
✓ 醫生是如何煉成的?
✓ 準備讀醫的學生不得不了解的事情!
醫學趣聞: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 生活周遭的醫學迷思孰真孰假?
✓ 破解讓人大開眼界的醫學小知識!
是醫生,也是媽媽
✓ 醫生建議媽媽如何照顧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 從患者和女兒身上學到的寶貴課題!
病理學醫生的休閒時光
✓ 醫生下班後看哪些醫療劇?
✓ 從醫生的角度看熱門時事!

本書特色:

● 100篇文章,涵蓋病理學醫生的各方面生活。
● 5大章節,以精心的編排將多年醫療生涯經歷濃縮成精華。
● 兼具資訊性和啟發性,適合醫學生和所有對醫療行業感興趣的讀者閲讀

作者:許嫣

出版商:紅出版(青森文化)

出版日期:2025年10月

類型:醫學/散文

頁數:240

印色:黑白

尺寸:A5 – 15cm x 21cm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編號:978-988-8917-66-2


透過本網站購買本書,可獲以下優惠:

- 本地免運費(順豐速運)
- 作者簽名(可選擇)
- 通過本網站購買任何5本或以上八折,任何10本或以上七折


HK$

推薦序(節錄)

許嫣醫生乃資深病理醫生,我與她共事多年,得益良多。她用活潑的文筆,細緻地寫了一系列精彩文章,打開病理醫生的神秘面紗,令讀者可以深入了解她們的工作。文章現已編輯成書,必讀!…….

梁憲孫教授 SBS JP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養和醫院副院長兼內科部主任及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
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前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長


每一篇文章的長度皆適可而止,簡約易懂易明的文字教讀者讀來不累,更能了解醫生及醫學上的識見。全書 100篇文章,在我看來每一篇皆是許嫣醫生饋贈群眾的醫學小錦囊。…….

鄧達智
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旅行家、作家、電台節目主持


作者自序(節錄)

十年前,我將《明報》專欄「伊人醫事」的文章結集,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徘徊生死血肉文字間》。今年我加入了近年寫的醫學文章,重新編排,結集為《病理學醫生手記》。這十年間,我在工作上、生活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首恍若隔世。做醫生不容易,一路上懵懵懂懂、磕碰跌撞,經歷過猶豫與掙扎,也多次化險為夷。幸好,當年我用筆記下了事情、寫下了想法,現在翻閱回味,喜見自己初心不改,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分享這心路歷程,希望向有志讀醫的同學、正在面臨挑戰的病人與家屬、同行與外行人士,提供一點理解和鼓勵。…….

許 嫣


請購買本書,觀看餘下內容。


目錄

序一 梁憲孫教授
序二 鄧達智先生
自序 許嫣
病理學醫生的日常

1. 病理學是甚麼?
2. 醫生的旺季
3. 醫院的氣味
4. 鬼畫符
5. 病人的牢騷
6. 不肯吃藥的病人
7. 尿液的攻擊
8. 福爾馬林
9. 病人的標籤貼紙
10. 看顯微鏡所學到的事
11. 沒有癌症的病理報告
12. 醫生開會
13. 醫生演講
14. 醫生的餐桌禮儀
15. 兩位女病人
16. 突如其來的腸癌
17. 視網膜脫落
18. 隔行如隔山
19. 法醫的艷遇
20. 妙手回春
由醫學生,到實習醫生

21. 為甚麼要讀化學?
22. 醫學生的衣着指南
23. 醫學生的記憶方法
24. 讀醫要用拉丁文?
25. 另類技能
26. 法醫教授
27. 人格障礙
28. 我們都是這樣嚇大的
29. 抽血機器
30. 沙士回憶
31. 保護衣
32. 第一次接生
33. 血淋淋的剖腹產子
34. 寂寞的病人
35. 一件小事
36. 口耳相傳
37. 做醫生需要犧牲的東西
38. 放棄讀醫的人生勝利組
39. 不怕死,只怕病?
40. 現代醫學生
醫學趣聞: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41. 我的昏厥經驗
42. 食朱古力生朱古力瘤?
43. 該吃止痛藥嗎?
44. 千萬不要脫腋毛?
45. 為甚麼有兩個肺?
46. 手術室的顏色
47. 音樂與回憶
48. 左耳和右耳
49. 藥材和毒藥
50. 斷腸草
51. 四餸一湯
52. 副作用
53. 健康餐
54. 有益食物
55. 吞金能自殺?
56. 咬舌可自盡?
57. 心臟除顫器的謬誤
58. 神奇的醫學儀器
59. 癌症不是絕症
60. 看醫生的技巧
是醫生,也是媽媽

61. 懷孕少女
62. 妊娠嘔吐
63. 生孩子如走鬼門關
64. 餵哺母乳
65. 女兒像爸爸?
66. 孩子的高度
67. 肥肥白白
68. 偶然感冒不是壞事
69. 閃亮的眼睛
70. 關於亞氏保加症
71. 十歲女孩的腫瘤
72. 年紀大怕坐過山車
73. 醫生受傷了
74. 醫生又受傷了
75. 掌握妳的生理週期
76. 男人做家務會長壽?
77. 血型的疑惑
78. 不做小兒科
79. 沒有分別
80. 向病人說聲謝謝
病理學醫生的休閒時光

81. 《On Call 36小時》
82. 《On Call 36小時II》
83. 《最強名醫》
84. 《暴走法醫》
85. 《欲骨查》
86. 《唐代女仵作》
87. 《工作細胞》
88. 包青天的心肺復甦法
89. 歲月神偷
90. 愛上綁匪
91. 男人的浪漫
92. 為甚麼不讓傷者睡!
93. 王妃失蹤之謎
94. 天才的志願
95. 秦始皇的心理素質
96. 為何愛吃鹹?
97. 睡前應該做甚麼?
98. 飛機上的醫生
99. 疫情中的職業病發作
100. 新冠回顧

頁數

240

尺寸

15cm x 21cm, A5

重量

沒有提供

ISBN 編號

978-988-8917-66-2

本網站購書平台
  • 順豐速運
  • 不設退換
  • 贈品送完即止

外部購書平台
  • 請參閱訂購網絡平台條款
新增評價